abc的三字词语青苗钱的意思,青苗钱的拼音拼音:qīng miáo qián 注音:ㄑ一ㄥ ㄇ一ㄠˊ ㄑ一ㄢˊ 结构:青(上下结构)苗(上下结构)钱(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唐代赋税名。宋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 引证解释:⒈ 唐代赋税名。 大历元年,诏天下苗一亩征税钱十五,以补百官俸钱,因国急用,当苗青即预征,又有地头钱每亩征二十,通称“青苗钱”。 引《新唐书·食货志一》:“至大历元年,詔流民还者,给復二年,田园尽,则授以逃田。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市轻货给百官手力课。以国用急,不及秋,方苗青即征之,号‘青苗钱’。又有‘地头钱’,每亩二十,通名为青苗钱。” ⒉ 宋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1) 宋仁宗时, 陕西转运使李参在辖区内贷出的钱。 《宋史·李参传》:“﹝李参﹞部多戍兵,苦食少。 参审订其闕,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穀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廩有羡粮。参见“青苗法”。 引熙寧青苗法,盖萌於此矣。” 网络解释:青苗钱青苗钱是唐中叶政府于苗青时征收的田赋附加税。唐肃宗以后,连年用兵,国库空虚,以至发不出官俸。代宗广德二年 (764年),规定向每亩苗征税钱15文,用于发放官俸,为田赋附加税。大历五年 (770年),京师加入地头钱每亩征20文,亦名青苗钱,青苗钱合计35文,随夏税据数缴纳。大历八年 (773年) 京师也照诸州例,每亩仍征15文。青苗钱是额外征课,本应向有青苗的田主征收,后来田无青苗者也被课征。两税法实施后,青苗钱仍在夏秋两季征收,税额越来越重。字义分解 青读音:qīng 青qīng(1)(形)蓝色或绿色:~天|~苔。(2)(形)黑色。(3)(名)青草或没有成熟的庄稼。(4)(形)比喻年轻:~年。(5)姓。 苗读音:miáo苗miáo(1)(名)(~儿)初生的种子植物;有时专指某些蔬菜的嫩茎或嫩叶:~圃|树~|稻~。(2)(名)某些初生的饲养的动物:鱼~|猪~。(3)(名)疫苗。(4)(名)(~儿)形状象苗的:火~|烟~。(5)(名)(Miáo)姓。 钱读音:qián钱qián(1)(名)铜钱:一个~|~串儿。(2)(名)货币:银~|一块~。(3)(名)款子;费用:一笔~|饭~|车~|买书的~。(4)(名)钱财:有~有势|敛~|搂~|捞~。(5)(名)(~儿)形状像铜钱的东西:榆~儿|纸~儿。(6)(名)(Qián)姓。(7)(量)重量单位。十厘等于一钱;十钱等于一两。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青苗钱的abc的三字词语, 钱的abc的三字词语,青的abc的三字词语,青苗的abc的三字词语, 您还可以浏览 词语大全 / 词语组词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