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的四字词语拾遗补阙的意思,拾遗补阙的拼音拼音:shí yí bǔ quē 词性:成语 注音:ㄕˊ 一ˊ ㄅㄨˇ ㄑㄩㄝ 造句 这位七十多岁的老编辑,一生致力于辞书的编辑出版,退休后还一直在做拾遗补阙的工作。 尽管马先生对此诗已作了精当的考释,但拾遗补阙,尚可贡献一二于马先生灵前。 贞观中,累迁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有诤臣之风。 戏美人,撷红采绿;游江山,拾遗补阙。 从外国金融势力与这次股票风潮的关系的角度继续进行尝试性探讨,具有拾遗补阙的意义。 他本想趁燕梁商豫之事落定、王子狐高兴之际再请王子细述,以便自己拾遗补阙。 拾遗补阙,萃取知识精华;争分夺秒,成就三年梦想。 他是在紧急情况下被召去临时拾遗补阙的。 中午休息时间又成了他们拾遗补阙的好时机。 老师给学生拾遗补阙,使他们顺利通过考试。 解释 词语解释:遗:遗漏。阙:(.好工具)通“缺”,缺点和过失。原指大臣对君主指陈过失,补救朝政。现指弥补遗漏和过失。也作“补阙拾遗”。引证解释:⒈ 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 引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効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闕,招贤进能,显巖穴之士。” ⒉ 采录遗逸的事迹。 引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为毕制军与钱辛楣宫詹论续鉴书》:“宋元编年之役,垂二十年,始得粗就隐括,拾遗补闕,商榷繁简,不无搔首苦心。” 国语词典:弥补疏漏、匡正过失。 成语解释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采录遗逸的事迹。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 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始得粗就隐话,拾遗补阙,商榷繁简,不无搔首苦心。” 补阙拾遗 拾遗补阙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补充别人所遗漏的事物。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拾遗补阙拾遗补阙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í yí bǔ quē,意思是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采录遗逸的事迹。字义分解 拾读音:shí,shè[ shí ] 1. 捡,从地上拿起:拾草。拾粪。拾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 2. 收,敛,整理:收拾。拾掇。 3. “十”的大写。 4.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遗读音:yí,wèi[ yí ]1.遗失。 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 3.遗漏:~忘。补~。 4.留下:~迹。~憾。不~余力。 5.专指死人留下的:~容。~嘱。~著。 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矢。~尿。~精。 补读音:bǔ补bǔ(1)(动)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袜子。(2)(动)补充;补足;填补(缺额):弥~。(3)(动)补养:滋~。(4)(名)〈书〉利益;用处:不无小~。 阙读音:quē,què[ quē ]1. 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阙阙。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阙疑。 2. 过错:阙失。 3. 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