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的四字词语吊民伐罪的意思,吊民伐罪的拼音拼音:diào mín fá zuì 词性:成语 注音:ㄉ一ㄠˋ ㄇ一ㄣˊ ㄈㄚˊ ㄗㄨㄟˋ 反义词:犯上作乱, 造句 想我大周自高祖皇帝吊民伐罪代燕而立,历代君王无不励精图治、雄霸一时。 楚王欲集结重兵,吊民伐罪以吞三国。 尔等罪不容诛,故上天遣我军前来吊民伐罪。 此为谣传,宋军进入占城吊民伐罪,遭遇顽固分子激烈抵抗,只好镇压之。 于是,这老先生写了篇骈体文,咿咿呀呀的,满是“仁义之兵,吊民伐罪”之类的好话,大家觉得水平挺高,就送上来了。 明面上的大义是——曹操东征徐州,是奉天子明诏,伸张大义,铲除凶逆,吊民伐罪。 北伐中原,吊民伐罪,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乃国父未竞之事业。 中山先生吊民伐罪,领导革命,终于推翻了千年来的封建主义。 你这孽障!姜子牙奉玉虚符命,扶助圣主,戡定祸乱,拯溺救焚,吊民伐罪,你为何反起狼心,你助恶为虐!犯下弥天大最。 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正应当时殷馗之言,兆民可望太平矣。 解释 词语解释:吊民伐罪diàomín-fázuì (1) 征讨有罪者以抚慰百姓 例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千字文》英punish the tyrant and fort the people;console the people and punish the wicked引证解释:⒈ 亦作“吊民伐罪”。慰问受害的百姓,讨伐有罪的人。 引《宋书·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弔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国语词典:征讨有罪的人,以抚慰百姓。《宋书.卷九五.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周书.卷四八.萧詧传》:「今魏虏贪惏,罔顾吊民伐罪之义,必欲肆其残忍,多所诛夷。」也作「伐罪吊民」。 成语解释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锄强扶弱、除暴安良 犯上作乱 吊民伐罪联合式;作谓语;指锄强扶弱。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吊民伐罪吊民伐罪,读音diào mín fá zuì 吊:慰问;伐:讨伐。在古代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凭吊死去之人讨伐有罪之人。出自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字义分解 吊读音:diào 吊diào(1)本义:(动)悼念死者或慰问其家人、团体。(2)(动)悬挂:~起来。(3)(动)用绳子向上提或向下放:把篮子~下来。(4)(量)钱币单位;一吊等于一千文。 民读音:mín民mín(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2)(名)某族的人:藏~|回~。(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4)(名)民间:~歌|~谣。(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伐读音:fá伐fá(1)(动)砍:~树。(2)(动)攻打:讨~。 罪读音:zuì罪zuì(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2)(动)过失:归~于人。(3)(形)苦难;痛苦;受~。(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吊民伐罪的abcd的四字词语, 民的abcd的四字词语, 您还可以浏览 词语大全 / 词语组词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