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的四字词语不平则鸣的意思,不平则鸣的拼音拼音:bù píng zé míng 词性:成语 注音:ㄅㄨˋ ㄆ一ㄥˊ ㄗㄜˊ ㄇ一ㄥˊ 反义词:忍气吞声,心平气和,称心如意, 造句 我是一个人民代表,不平则鸣,反映市民要求,这是我份内的事。 出了事情,不平则鸣,群众在下面说话,你压得住吗? 不平则鸣,这是人之常情。小罗受了委屈,发几句牢骚,完全可以理解。 自古就有不平则鸣这句话,对不公的事,我就是要说两句! 我是一个人民代表,只要是不合理的事,我便要提请有关部门注意,不平则鸣,反映市民要求,这是我分内的事。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圣上,臣听说,物不平则鸣,士有怨而发。 “物不平则鸣”织就了中国人侠客情结的历史根源。 物不平则鸣,当初那人爱你的时候,他好得像天使;转眼不爱了,就成了魔鬼。 物不平则鸣,这位考生发出了“公平、公正到哪里去了”的强烈质疑。 解释 词语解释:不平则鸣bùpíng-zémíng (1) 对不公平的事表示愤慨,提意见 英Where there is injustice,there will be an outcry;man will cry out against injustice引证解释:⒈ 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引语出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国语词典:人遇到不公平的事物,则奋起申诉、抗议。 成语解释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不平则鸣”,看看现时的情况,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革命、救国。(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 不平之鸣、鸣冤叫屈 忍气吞声、心平气和、称心如意 不平则鸣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遇到不平的事主持正义。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不平则鸣《不平则鸣》是大森美香改编,由常盘贵子 、深津绘里、山下智久主演的日本电视剧,富士电视台于2001年1月11日放送该剧。该剧传递一些生活上的法律资讯,以轻松的方式来诠释许多个案件。该剧获得TV LIFE 读者票选「2001年日剧大赏」第6名,JUNON 月刊「2001年度日剧大赏」第 10名。不平则鸣 (汉语成语)不平则鸣是一个成语,读音是bù píng zé míng,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出自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字义分解 不读音:bù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平读音:píng平píng(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2)(动)使平:~了三亩地。(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7)(动)抑止(怒气):你~~气。(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则读音:zé则zé(1)(名)规范。(2)(名)规则。(3)(动)效法。(4)(量)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5)(连)表示因果关系的词。(6)(连)表示转折关系的词。(7)(连)表示肯定判断的词。(8)(连)表示两件事在时间上前后相承。 鸣读音:míng鸣míng(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