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的四字词语过庭之训的意思,过庭之训的拼音拼音:guò tíng zhī xùn 词性:成语 注音:ㄍㄨㄛˋ ㄊ一ㄥˊ ㄓ ㄒㄨㄣˋ 解释 词语解释:父亲的.训导。引证解释:⒈ 父亲的训导。参见“过庭”。 引晋袁宏《后汉纪·安帝纪上》:“萇少长藩国,内无过庭之训,外无师傅之道,血气方刚,卒受荣爵,几微生过,遂陷不义。” 国语词典:本指孔子对其子孔鲤的教导。典出《论语.季氏》。后泛指父亲的训示、教诲。 成语解释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晋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上》:“苌少长藩国,内无过庭之训,外无师傅之道,血气方刚。” 宋·张元幹《贺陈都丞除刑部侍郎启》:“夙奉过庭之训,克遵良冶之传。” 过庭之训偏正式;作宾语;指父亲的教诲。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过庭之训过庭之训(guò tíng zhī xùn)用以指父亲的教诲。出于《论语·季氏》。字义分解 过读音:guò,guo,guō[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3. 超出:过于。过度(dù)。过甚。过奖(谦辞)。过量(liàng)。过剩。过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过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 7. 错误:过错。记过。 庭读音:tíng庭tíng(1)(名)本义:厅堂:厅堂(2)(名)正房前的院子:前~|~院。(3)(名)指法庭:~长|开~。 之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训读音:xùn1.教导;训诫:教~。~话。~词。~了他一顿。挨了一通~。 2.教导或训诫的话:家~。遗~。 3.训练:培~。轮~。军~。 4.准则:不足为~。 5.解释(词义):~诂。 6.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