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的二字词语中国的意思,中国的拼音拼音:zhōng guó 词性:名词 注音:ㄓㄨㄥ ㄍㄨㄛˊ 结构:中(独体结构)国(全包围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中国Zhōngguó (1) 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后成为我国的专称。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面积9600000平方公里,人口12亿(1994),首都北京 例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英China中国zhōngguó (1) 指中原地区 例与中国抗衡。——《资治通鉴》英Central Plains(2) 又 (2) 例驱中国士众。例将中国人。(3) 京城 例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大雅》英capital引证解释:⒈ 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泛指中原地区。 引《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 ⒉ 指生长、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 引《晋书·宣帝纪》:“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 ⒊ 犹国家,朝廷。 引《礼记·檀弓》:“今之大夫交政於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 ⒋ 京师。 引《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⒌ 我国的专称。 引清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中国所行於外国者,无一非利人之物。” ⒍ 指恒河中流一带的中印度,佛教徒译称中国。参阅晋法显《佛国记》。 国语词典: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其地为「中国」。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境,皆称为「中国」。 网络解释:中国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字义分解 中读音:zhōng,zhòng[ zhōng ]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国读音:guó国guó(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4)(名)(Guó)姓。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中国的ab的二字词语, 中国的ab的二字词语, 您还可以浏览 词语大全 / 词语组词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