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的二字词语芟夷的意思,芟夷的拼音拼音:shān yí 注音:ㄕㄢ 一ˊ 结构:芟(上下结构)夷(独体结构) 造句 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 公主芟夷谲诡,驸马是天下第一的美男子,婚后两人该如何相处?他望路驱驰,抑滞必扬,还是要狎池苑,述恩荣。 大劫即将到来,杀生即是救命,芟夷大难,人为刍狗。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芟夷大难的决心从不改变。 夫盗而至于肇乱,则不能不芟夷之,歼戮之,以昭一世炯戒。 仙法欲令爱逮蠢蠕,不害含气,而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诛,黄钺一挥,齐斧暂授,则伏尸千里,流血滂沱,斩断之刑,不绝於市。 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农功;虔刘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聚。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解释 词语解释:除草;刈除。 裁减;删削。 铲除;削平。 杀戮。 引证解释:⒈ 除草;刈除。 引《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⒉ 裁减;删削。 引《<尚书>序》:“芟夷烦乱,翦截浮辞。” ⒊ 铲除;削平。 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⒋ 杀戮。 引晋葛洪《抱朴子·论仙》:“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诛,黄鉞一挥,齐斧暂授,则伏尸千里,流血滂沲。” 国语词典:刈草。 网络解释:芟夷芟夷,古汉语词汇,指除草,或铲除。字义分解 芟读音:shān 芟shān(动)割草。 夷读音:yí1.平坦;平安:化险为~。 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弹。~为平地。 3.灭掉;杀尽:~灭。~族。 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四~。 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情。华~杂处。 6.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