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的二字词语羁縻的意思,羁縻的拼音拼音:jī mí 注音:ㄐ一 ㄇ一ˊ 结构:羁(上下结构)縻(半包围结构) 反义词:放纵,斥逐,拘谨,收敛,抑制,约束, 造句 唐代的渤海国,是唐代羁縻州中的一员。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羁縻号为之大将军督五省者陆达,检其所部实只十而又二,敕封涞源县衙捕快,钦此。 他指出,权衡势之顺逆,事之缓急,清廷应当“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采取“外敦信睦,而内示羁縻”之方针。 而汉武帝的求贤诏则把卓绝超群的人才比喻为不愿接受羁縻的骏马,“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流浪所以如此浪漫和令人向往,是因为只有少数人可以承担它的代价。它是一种高贵甚至残酷的享受,冷冷地高高地嘲弄着羁縻于物欲的凡夫俗子。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移民过去,还有就是唐代在那些地区直接或间接地有效控制,如安西都护府、羁縻州、羁縻都督府的机构,都是。 亚历山大大帝才二十岁就继承父亲的马其顿王国,希腊一些城邦认为这是摆脱马其顿羁縻、恢复独立的好机会。 姚州都督府东部滇池秦臧地区是唐朝西南边疆战略要地,所置十二羁縻州的具体地望至今多不清楚。 到了元朝,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朝廷改羁縻州郡制为土司制,“以夷治夷”。 解释 词语解释:亦作“羁靡”。亦作“羇縻”。 系联。 束缚;控制。 拘禁。 指羁縻州。 笼络;怀柔。 亦作:羁靡羇縻引证解释:⒈ 亦作“羈靡”。亦作“羇縻”。 ⒉ 系联。 引《汉书·郊祀志下》:“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莱者终无验……天子犹羈縻不絶,几遇其真。” ⒊ 笼络;怀柔。 引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盖闻天子之牧夷狄也,其义羈縻勿絶而已。” ⒋ 束缚;控制。 引三国蜀诸葛亮《答法正书》:“文法羈縻,互相承奉。” ⒌ 拘禁。 引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羈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⒍ 指羁縻州。参见“羈縻州”。 引唐皮日休《忧赋》:“是以先王谓之荒服,后嗣谓之羈縻。” 国语词典:縻,系牛的绳索。羁縻引申为牵制、维系。 网络解释:羁縻《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引申为笼络控制。唐朝对西南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宋、元、明、清几个王朝称土司制度。1、系联。2、笼络;怀柔。3、束缚;控制。4、拘禁。5、指羁縻州。字义分解 羁读音:jī 羁jī(1)(名)马笼头。(2)(动)拘束。(3)(动)停留;使停留。 縻读音:mí縻mí(1)(动)拴;捆。(2)(名)牛缰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