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的二字词语鸱夷的意思,鸱夷的拼音拼音:chī yí 注音:ㄔ 一ˊ 结构:鸱(左右结构)夷(独体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1.革囊。《战国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听乎 闔閭,故 吴王 远迹至於 郢。夫差 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 闻之大怒,乃取 子胥 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取马革为鴟夷。鴟夷,榼形。”明 梁辰鱼《浣纱记·死忠》:“你一死之后,当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2.借指 春秋 吴 伍员。明 高启《行路难》诗之二:“鉤弋 死 云阳,鴟夷 弃江沙。” 3.指盛酒器。《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汉 扬雄《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宋 司马光《柳溪对雪》诗:“鴟夷赊美酒,油壁繫轻车。”清 陈维崧《满庭芳·吾邑茶具俱出蜀山暮春泊舟山下漫赋此词》:“看鴟夷扑满,磊磊邱樊。”一本作“鴟彝”。 4.即 鸱夷子皮。唐 杜牧《杜秋娘诗》:“西子 下(.好工具)姑苏,一軻逐 鴟夷。”冯集梧 注:“《史记·货殖传》:范蠡 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 齐 为 鴟夷子皮。”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词:“欲酹 鴟夷、西子,未辨当年功业,空繫五湖船。”郁达夫《留别》诗之二:“鴟夷 应笑先生拙,难买轻舟泛五湖。”参见“鴟夷子皮”。 5.拇指。行酒令的手势。 引证解释:⒈ 革囊。 《战国策·燕策二》:“昔者五子胥説听乎闔閭,故吴王远迹至於郢。 引夫差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 ⒉ 借指春秋吴伍员。 引明高启《行路难》诗之二:“鉤弋死云阳,鴟夷弃江沙。” ⒊ 指盛酒器。一本作“鴟彝”。 引《艺文类聚》卷七二引汉扬雄《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 ⒋ 即鸱夷子皮。参见“鴟夷子皮”。 引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軻逐鴟夷。” ⒌ 拇指。行酒令的手势。 国语词典:盛酒的革囊。 网络解释:鸱夷鸱夷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chī yí。释义:(1)革囊。(2)借指伍子胥。(3)指盛酒器。(4)即鸱夷子皮。(5)拇指。出自《战国策·燕策二》。字义分解 鸱读音:chī 鸱chī(名)古书上指鹞鹰;一种猛禽;像鹰而较小;背灰褐色;腹白色带赤。捕食小鸟;小鸡。 夷读音:yí1.平坦;平安:化险为~。 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弹。~为平地。 3.灭掉;杀尽:~灭。~族。 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四~。 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情。华~杂处。 6.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