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的二字词语点染的意思,点染的拼音拼音:diǎn rǎn 词性:动词 注音:ㄉ一ㄢˇ ㄖㄢˇ 结构:点(上下结构)染(上下结构) 反义词:留白, 造句 张瑞图的书法艺术落墨沉重,方笔多于圆笔,用力劲峻,骨骼苍然,点染清逸,雄奇跌宕,锋芒凌厉,凛有生气,超尘出俗,一扫元明俏媚之风。 作家正是从“大历史”的视野中来反思这段历史,在明朝即将“中兴”之时就点染出其悲剧性的结局,令读者深深的叹喟。 艺术家们现场点染丹青、挥翰临池,创作数十件书画作品,借此表达对人民子弟兵真挚的节日祝福和深厚情谊。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一点染成一枝桃花。 之冬予任教浙江美院,因来杭州,旧雨相逢,与抑非宗兄无日不过从也,暇日出佳纸,属予点染,遂写《岩居嘉会图》以报。 在暮色里你漠然转身渐行渐远,长廊寂寂诸神静默,我终于成木成石一如前世,廊外仍有千朵芙蓉,淡淡地开在水中,浅紫柔粉,还有那雪样的白,像一副佚名的宋画,在时光里慢慢点染慢慢湮开。 霜枫簇簇,似离人点染泪波;风柳疏疏,如怨妇蹙颦眉黛。 春晨点染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点染的曲眉如同红粉青蛾,一双勾魂的双萌撩人心怀。 生物在春晨中醒来,展示着生命的可贵、诱人。春晨点染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解释 词语解释:点染diǎnrǎn (1) 绘画时画家点笔染翰 英add details to a painting;touch up a piece of writing引证解释:⒈ 点笔染翰。指绘画。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子,皆知姓名矣。” ⒉ 写作;修饰文字。 引宋陆游《掩门》诗:“点染聊成字,呻吟仅似诗。” ⒊ 染色;着色。 引《元典章·礼部五·阴阳学》:“﹝鞭子﹞用粉五色点染。” ⒋ 沾染;沾附。 引唐郑损《星精石》诗:“苍苔点染云生靨,老雨淋漓铁溃痕。” ⒌ 玷污;污染。 引唐杜甫《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反復归圣朝,点染无涤盪。” ⒍ 点缀;装点。 引杨朔《泰山极顶》:“万山丛中,时而点染着极其工细的人物。” ⒎ 打点。 引《负曝闲谈》第三回:“另外还有营官那边,号房里、门房里、厨房里,都得点染点染,把这位柳老爷弄了个家产尽絶。” 国语词典:画家点缀景物及渲染色彩。后亦代称画水墨画。 网络解释:点染点染就是工笔画中的一种染色技巧,指用接近写意的笔法,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此法。明朝 杨补 画。 纸本墨笔 纵26.7厘米,横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杨补(1598—1657)明代画家。字无补,号古农,祖籍临江(今江西清江),生于吴,后为长洲(今江苏吴县)布衣。这幅画构图丰满,正中一座山峦迫塞画面,给人以弃绝弃绝尘俗之感。杨补山水学黄公望,但这幅画上兼有吴镇风格影响。画上勾皴点染并用,落墨大胆沉着,浓墨醒目,墨色层次丰富,构成了画面的空间感。山石坡地以长披麻皴写出,笔力劲爽,表现出了山岩的独特结构。字义分解 点读音:diǎn 1.液体的小滴:雨~儿。掉~儿了。 2.小的痕迹:墨~儿。斑~。 3.汉字的笔画,形状是“、”。 4.几何学上指没有大小(即没有长、宽、高)而只有位置,不可分割的图形。如两直线的相交处、线段的两端都是点。 5.小数点,如432.5读作四三二点儿五或四百三十二点儿五。 6.表示少量:一~儿小事。吃~儿东西再走。 7.用于事项:两~意见。 8.一定的地点或程度的标志:起~。终~。冰~。沸~。据~。先突破一~。 9.事物的方面或部分:优~。重~。特~。 10.姓。 11.铁制的响器,挂起来敲,用来报告时间或召集群众。 12.旧时夜间计时用更点,一更分五点:五更三~。 13.时间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14.规定的钟点:误~。到~了。 15.点心:茶~。早~。糕~。 染读音:rǎn染rǎn(1)(动)用染料着色:印~|~布。(2)(动)感染;沾染:传~|~病|一尘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