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的二字词语干旄的意思,干旄的拼音拼音:gàn máo 注音:ㄍㄢ ㄇㄠˊ 结构:干(独体结构)旄(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旌[.好工具]旗的一种。以旄牛尾饰旗竿,作为仪仗。 《诗•鄘风》篇名。 引证解释:⒈ 旌旗的一种。以旄牛尾饰旗竿,作为仪仗。 引《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⒉ 《诗·鄘风》篇名。 引《诗序》谓此诗是赞美“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 隋王通《文中子·周公》:“越公聘子。子谓其使者曰:‘存而行之可也。’歌《干旄》以遣之。” 国语词典:古时用旄牛尾系在旗竿顶端的仪仗。《诗经.鄘.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城。」后用以指显贵官吏。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字义分解 干读音:gān,gàn[ gàn ] 1.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躯干。干线。 2. 做:干事。说干就干。 3.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干才。干员。干练。 4. 方言,坏、糟:事情要干。 旄读音:máo,mào[ máo ]1.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