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的二字词语断例的意思,断例的拼音拼音:duàn lì 注音:ㄉㄨㄢˋ ㄌ一ˋ 结构:断(左右结构)例(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1.断案的准则。 2.某种决定适用的范围。引证解释:⒈ 断案的准则。 引《晋书·杜预传》:“与车骑将军贾充等定律令,既成, 预为之注解,乃奏之曰:‘法者,盖绳墨之断例,非穷理尽性之书,故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⒉ 某种决定适用的范围。 引《南史·宋纪上·武帝》:“时人居未一,帝上表定制,於是依界土断,惟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 网络解释:断例“断例”是元朝刑事立法的主要形式,盛行“断例”则是元朝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作为元朝最具代表性的法律——《大元通制》,即是由断例、条格、诏制及令类四部分组成,其中“断例”部分主要是刑事法律。字义分解 断读音:duàn 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割~。绳子~了。 2.断绝;隔绝:~水。~电。~奶。~了关系。音讯~了。 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过。 4.拦截:把对方的球~了下来。 5.戒除(烟酒):~烟。~酒。 6.姓。 7.判断;决定:~语。诊~。独~专行。这个案子~得公道。 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无此理。~不能信。 例读音:lì例lì(1)(名)(~子)用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说法的事物:举~|~证。(2)(名)从前有过;后来可以仿效或依据的事情:援~|先~|史无前~。(3)(名)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事例:病~。(4)(名)规则;体例:条~|~外。(5)(名)按条例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会|~行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