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的二字词语恩科的意思,恩科的拼音拼音:ēn kē 注音:ㄣ ㄎㄜ 结构:恩(上下结构)科(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1.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凡士子于乡试合格后,礼部试或廷试多次未录者,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好工具.)故称“恩科”。2.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引证解释:⒈ 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引南朝齐萧子良《请停台使检课表》:“值今夕酒谐肉飫,即许附申赦格;明日礼轻贷薄,便復不入恩科。” ⒉ 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凡士子于乡试合格后,礼部试或廷试多次未录者,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参阅宋赵昇《朝野类要·恩科》、《宋史·选举志一》、 清顾炎武《日知录·恩科》等。 引宋梅尧臣《送陈贤良忠正军签判》诗:“书对三千字,恩科第一人。” 国语词典:明、清的科举考试本按一定年岁举行,朝廷有庆典特恩,则加开恩科取士。 网络解释:恩科恩科是指科举制度中于正科外皇帝特恩开科取士。宋代有赐出身之恩例和“特奏名”。开宝三年(970)、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祖、宋太宗分别赐参加省试、殿试落第十五次、十次以上者“出身”。咸平三年(1000),又许举人年高而屡经省试或殿试落第者,遇殿试皇帝亲策士时,由礼部另立名册奏上,参加附试,称“特奏名”。是为恩科之嚆矢。字义分解 恩读音:ēn 恩ēn(1)(名)恩惠。(2)姓。 科读音:kē科kē(1)(名)学术或业务的类别:~目|文~|理~|牙~|眼~。(2)(名)行政机关或某些机构的行政部门按工作性质分设的单位:秘书~|财务~。(3)(名)生物学上指同一目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再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科。如松柏目有松科、杉科、柏科等。科kē(动)〈书〉判定(刑罚):~以罚金。科kē(名)古装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如笑科、饮酒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