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的二字词语都护的意思,都护的拼音拼音:dū hù 注音:ㄉㄨ ㄏㄨˋ 结构:都(左右结构)护(左右结构) 造句 天宝八载,木剌山始筑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诏即军为使。 及讨平贺鲁,乃册立弥射为兴昔亡可汗兼右卫大将军、昆陵都护,分押贺鲁下五咄六部落。 妄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得蒙重赏,爵列通侯,任二千石,天恩殊绝,诚非小臣所当被蒙。 驸马爷,亦都护和王后还在等您,小臣先告辞…… 鞑元至元十八年,改畏吾儿断事官为北庭都护府。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畏兀儿部酋亦都护,遂收集金珠缎匹,差使臣阿惕乞刺黑等随来谒见,且向成吉思汗道“咱们听得皇帝的声名,如云净见日,冰消见水一般,好生喜欢了。 在伊吾、鄯善等国臣服于唐朝之后,唐朝又于贞观十四年攻灭了西域上的绊脚石?高昌国,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护府。 对突厥的功略在高宗朝还是比较顺利的,好象顺便设立了安西都护府。 解释 词语解释:都护dūhù (1) 古代官名。设在边疆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例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英title of the highest administrative manding officer in border area引证解释:⒈ 官名。 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其后废置不常。 晋宋以后,公府则有参军都护、东曹都护,职权较卑,与汉制异。 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 元代有北庭都护。 明清废。 引《汉书·郑吉传》:“吉既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 ⒉ 传说中的一种鸟名。 引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寓孔雀书》:“蛇与孔雀(交),偶有得其卵者,使鸡抱伏,即成,其名曰都护。初年生緑毛,二年生尾、生小火眼,三年生大火眼,其尾乃成矣。” 国语词典:汉唐时管理边政事务的官吏。 网络解释:都护官名。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置“西域都护”,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控制西域各国。“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即为“总监护”之意。都护府是汉、唐等时代中原王朝为防卫边境与统治周边民族而设置的军事机关。汉代在西域设有西域都护府,魏、西晋设有西域长史府,唐代曾设六都护府。都护府长官称为都护。字义分解 都读音:dū,dōu[ dū ] 1. 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3. 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4. 总:都为一集。 5. 居:“都卿相之位”。 6. 古代称头目、首领。 7. 姓。 护读音:hù护hù(1)(动)保护;保卫:爱~|掩~|救~|~理。(2)(动)袒护;包庇:~短|庇~|官官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