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的二字词语虎符的意思,虎符的拼音拼音:hǔ fú 词性:名词 注音:ㄏㄨˇ ㄈㄨˊ 结构:虎(半包围结构)符(上下结构) 造句 诸葛云实际也搞不清楚这个将军有多大,自己也认为很满意,皇帝还给了他十万大军的虎符,这下有军权,办事可少走好多弯路。 真正的主力都部署在二线阵地,大多集结在瑾州,虎符山等重地。 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从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四品,金牌。 虽说虎符不见了踪影,那笔记本样的包裹,却在撞击中掉了出来,嵌进了副驾旁边的缝隙,没被拿走。 刘老蝙说,我们在明,黄莲教在暗,现在再提找虎符不啻痴人说梦了,唯今之计是赶紧出去。 秦阳接过孟虎、孟小伍的虎符,问明扰敌细节,暗叫可惜,同时也暗暗佩服纪禹的统军能力,帅才之名果不虚传。 这里面是这几个组织的全部秘密,还有调兵虎符,你好生收好,政事上不明多向张居正请教,军事上朕倒放心,但还是那句话,戒急用忍,一切以稳定为上。 炽牛尾以冲燕,窃虎符而救赵,为轰雷掣电之师;雅歌投壶以临戎,轻裘缓带而拒敌,乃镇静雍容之将。 若天命有归,鉴兼自缚,则执虎符者方可进陵,以窥天机。 被流放至僻处帝国西南的桐山郡的士族学生高靖远进入当地虎符术院学习,并加入该院最弱的刑天战队,遇上战队年轻的新教官左近。 解释 词语解释:虎符hǔfú (1) 古代军中印信。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时用 例佩虎符坐皋比者。——明·刘基《卖柑者言》英a tiger-shaped tally issued to generals as imperial authorization for troop movement in ancient China引证解释:⒈ 古代帝王授予臣下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为虎形。初时以玉为之,后改用铜。背有铭文,剖为两半,右半留中央,左半给予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发军队时,朝廷使臣须持符验对,符合,始能发兵。此制盛行于战国、秦、汉,直至隋代。到了唐代始改用鱼符。 引《史记·魏公子列传》:“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国语词典:古代作为掌管军队或用兵的虎形兵符。 词语翻译英语tiger tally (a two-piece object made in the shape of a tiger, used in ancient China as proof of authority. One half of a tally could be issued to a military officer and this would be matched with the other half when verification was required.)网络解释:虎符 (高光历史小说,古代军队调动凭证)《虎符》是2009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光。主要讲述了信陵君官至魏相,功高盖主,权谋过人。字义分解 虎读音:hǔ 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 符读音:fú1.符节:兵~。虎~(虎形的兵符)。 2.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号。音~。 3.符合(多跟“相”或“不”合用):两个数目相~。他所说的与事实不~。 4.道士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使鬼神、给人带来祸福:护身~。画了一张~。 5.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