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的二字词语评点的意思,评点的拼音拼音:píng diǎn 词性:动词 注音:ㄆ一ㄥˊ ㄉ一ㄢˇ 结构:评(左右结构)点(上下结构) 造句 文学阐释学则反对“文以载道”、主张“吟咏性情”的俗文学,即在诗话词话曲话和小说评点中表现出来的审美理论。 明清小说美学的理论样式主要表现为小说评点,其中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人物性格塑造理论。 《管锥编》是钱钟书评点《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专正义》等十部典籍而成,重在记注,故为“藏往”之学。 关于诗歌评点,方氏提出了词语修辞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响字说、虚字说。 现代学者郑振铎、胡适对毛氏的评点评价不高。 以说书体制,评点三国史,借古喻今。 以刘辰翁的诗文序跋和大量评点批语为文献依据,简略论述了刘辰翁的文学思想具有现代之阐释学意识。 其次是朋友之间的分送赠阅、作序评点或阅读交流。 主要观点即在劝善惩恶的外衣下,包裹着作者、评点者那颗愤懑不平的心,而自娱、娱人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该书资料翔实,脉络清晰,评点文字也要言不烦。 解释 词语解释:评点píngdiǎn (1) 对于诗文加以评析圈点 英punctuate and annotate引证解释:⒈ 评论圈点。古人读书时,随手在字里行间写上一点体会、感受,对精美的句子加圈点,称为评点。 引明瞿佑《归田诗话·还珠吟》:“乡先生杨復初见而题其后云:义正词工,使张籍见之,亦当心服。又为序其编首,而百篇皆加评点。” ⒉ 评论比量。 引清朱焘《北窗呓语》:“《水滸》一书,有天罡地煞之目,后人仿之以评点人物。” 网络解释:评点评点,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作品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内容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评论、指点。例如,评论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优劣,指点遣词造句、技法风格的长短。要求评论中肯,言简意赅,一语破的,发人深省,能够培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眉评(亦称眉批),在竖排作品的上方写上评点文字;夹评,在作品行文中间插进评点文字;段评, 在作品的每一个段落之后写上评点文字;旁评,在横排作品的旁边写上评点文字。评点的容量大,形式活,密切联系作品实际,激发人们积极思维。现代文教学,也可采取评点的方法。字义分解 评读音:píng 评píng(1)(动)评论;批评:短~|好~。(2)(动)评判:~分儿|~选。 点读音:diǎn1.液体的小滴:雨~儿。掉~儿了。 2.小的痕迹:墨~儿。斑~。 3.汉字的笔画,形状是“、”。 4.几何学上指没有大小(即没有长、宽、高)而只有位置,不可分割的图形。如两直线的相交处、线段的两端都是点。 5.小数点,如432.5读作四三二点儿五或四百三十二点儿五。 6.表示少量:一~儿小事。吃~儿东西再走。 7.用于事项:两~意见。 8.一定的地点或程度的标志:起~。终~。冰~。沸~。据~。先突破一~。 9.事物的方面或部分:优~。重~。特~。 10.姓。 11.铁制的响器,挂起来敲,用来报告时间或召集群众。 12.旧时夜间计时用更点,一更分五点:五更三~。 13.时间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14.规定的钟点:误~。到~了。 15.点心:茶~。早~。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