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的二字词语妆点的意思,妆点的拼音拼音:zhuāng diǎn 词性:动词 注音:ㄓㄨㄤ ㄉ一ㄢˇ 结构:妆(左右结构)点(上下结构) 造句 仙霞路拍客周熙悦自述五彩斑斓的圣诞树,黑夜中威武地耸立着,把周边妆点成如梦似幻的童话世界。 樱花为你舞出浪漫,梨花为你绽放美丽,紫荆为你妖娆摇曳,海棠为你妆点娇容。我的祝福随春风而至,愿你心花怒放,每天有一个好心情。 有一种人,他们是活的传奇,他们英俊温柔,忠义却凶悍,满足世人对英雄的想象,妆点这太过琐碎的平凡世界。 岁暮天寒,京师巨大的城池被妆点成了一片素白。 红妆点眉人自香。拈花焚香;对月思量孤影凉,走尽苍凉;自顾沉沦轻絮语,新庭旧语;枉降人世消万魔,恨不为魔。给我七千块。 我堪恨那伙老乔民,用这等小猢狲,但学得些妆点皮肤,子曰诗云。 圣诞来临了,快乐的圣诞欢宴,会让每个人都欢快!每个房间都可以有常青藤妆点,美酒、蜡烛、大餐,多么美妙的平安夜!唯独就缺你--我亲爱的人民币。 金秋十月,许多树叶都变黄了,在风中,那些顽皮的小叶娃娃飞了下来,把大地妆点得更加美丽!在这美好的季节中,我不禁放下手中的书本,走进这五彩的童话中去。 品之雅者,臂如女子,靓妆明服固雅,粗服乱头亦雅;其俗者,假使用尽妆点,满面脂粉,总是俗物。 渔艇迷烟,樵柯失径,妆点风霜厉。 解释 词语解释:1.梳妆打扮。2.妆饰点缀。 3.渲染敷洐。 4.装饰,打扮。 5.谓点缀。 6.指修饰文字。 7.渲染敷衍。 引证解释:⒈ 梳妆打扮。 《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淑妃共观之。 淑妃粧点,不获时至。 引周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⒉ 妆饰点缀。 引元薛昂夫《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 ⒊ 渲染敷洐。 引宋吕祖谦《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 ⒋ 谓点缀。 唐冯贽《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午桥庄小儿坡,茂草盈里。 引晋公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 ⒌ 指修饰文字。 引清黄宗羲《<山翁禅师文集>序》:“山翁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 ⒍ 渲染敷衍。 引清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 国语词典:装饰、打扮。 网络解释:妆点古代“化妆”叫“香妆”“妆点”“妆饰”,是包括敷铅粉、画黛眉、点绛唇等具体步骤的总称。最早能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候女人用红土涂脸。字义分解 妆读音:zhuāng 妆zhuāng(1)(动)化妆:梳~。(2)(名)装饰:卸~。(3)(名)指嫁妆:送~。 点读音:diǎn1.液体的小滴:雨~儿。掉~儿了。 2.小的痕迹:墨~儿。斑~。 3.汉字的笔画,形状是“、”。 4.几何学上指没有大小(即没有长、宽、高)而只有位置,不可分割的图形。如两直线的相交处、线段的两端都是点。 5.小数点,如432.5读作四三二点儿五或四百三十二点儿五。 6.表示少量:一~儿小事。吃~儿东西再走。 7.用于事项:两~意见。 8.一定的地点或程度的标志:起~。终~。冰~。沸~。据~。先突破一~。 9.事物的方面或部分:优~。重~。特~。 10.姓。 11.铁制的响器,挂起来敲,用来报告时间或召集群众。 12.旧时夜间计时用更点,一更分五点:五更三~。 13.时间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14.规定的钟点:误~。到~了。 15.点心:茶~。早~。糕~。 |